用胶束液相色谱模拟生物膜预测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
贾宏瑛1 杨更亮1,2× 辛培勇1 李志伟2 陈义1
(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2 河北大学药学院,保定,071002)
疏水性在药物的吸收,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药代动力学中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物化性质,因此对疏水性的定量描述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疏水效应与溶剂分配现象有关,所以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常用有机化合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作为其疏水性的衡量参数[1]。随着现代新药的迅速发展,能够简单、快速的预测药物的log P,对药物的设计和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用胶束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药理性能进行预测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方法。它是应用超过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做流动相,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性类似于生物膜的极性区和非极性区,形成的胶束类似于磷脂双分子层。所以将其用于预测药物的log P将比RP-HPLC更接近真实情况[2]。
论文中以喹诺酮类药物和降血糖类药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药物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Brij35中的容量因子与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的关系,进而在该色谱条件下建立容量因子和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的相关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药物在Brij35胶束液相色谱中的容量因子与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且其相关性受到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影响,在本论文中,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2M时,其相关性较其它浓度较好,而且表面活性剂浓度小时,其流动相的粘度较小,柱压也较低,产生气泡的机会较小,所以实验中可选用药物在较低浓度时的容量因子来进行log P的预测。此关系的建立将为快速、简单的预测药物的活性提供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仉文升,李安良编,《药物化学》,p7。
2. A. Detroyer, S. Stokbroekx, H. Bohets, Y. Vander Heyden, Anal. Chem. 76(24); 7304-7309.
3. http://esc.syrres.com/interkow/webprop.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