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ESI/MS定量检测丹酚酸B
杨嘉明1、肖盛元1、牟晓玲2、邓玉林1,*
(1.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1;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工程系,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定量测定丹酚酸B的方法,线性范围在0.5μM-10μM,最低检测限为0.2μM。采用该方法对小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后的血浆浓度进行了测定。该方法具有更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可对生物样品实现更准确、方便、快速的检测。研究发现,微量的金属锌离子(Zn2+)有提高丹酚酸B的ESI/MS负离子信号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丹酚酸B,HPLC/ESI/MS
1.前言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在中医药临床中常用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1],治疗心绞痛[2],动脉粥样硬化[3],肝炎和肝硬化[4]等疾病。丹酚酸B是丹参水溶性部分的主要成分,也是丹参的重要药理成分,最近药理研究表明,丹酚酸B除了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外,还能抗神经毒、保护神经元[5-6],对心肌缺血 /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7-8]。
目前的研究中,对丹酚酸B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多采用紫外或荧光检测,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少见报道。由于生物样品中的丹酚酸B在HPLC检测时不易得到较好的分离,常常需要在流动相中添加多种试剂。有报道[11]采用微柱色谱法检测胆汁中的丹酚酸B,能获得较低的检测限(0.07μM),但流动相配比复杂,需添加两种有机溶剂及离子对试剂;采用荧光检测丹酚酸B时[12],检测限低至0.018μM,但荧光强度受流动相背景影响较大[12],其在生物样品中的检测未见报道。本文采用HPLC/ESI/MS定量测定丹酚酸B,利用离子阱的二次分离功能大大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而且流动相组成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只与荧光检测法相差一个数量级)。对小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后的血浆浓度进行了测定,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可靠。
2.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材料
仪器: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SL离子阱质谱联用仪,包括微型真空脱气机(G1379A),四元泵(G1311A),自动进样器(G1313A),紫外检测器(G1314A),控温箱(G1316A),电喷雾离子源。Millipore纯水仪(ZLXS5005Y/ZMQS5VF01)。Heraeus台式离心机(Biofuge22R)。
材料:甲醇为色谱纯,由Fisher (Fair Lawn, NJ, USA)公司生产;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为分析纯,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丹酚酸B由本实验室制备提供(含量>95%);ICR小鼠购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Phenomenex ODS (4.6mm i.d.×250mm, 5um) ;流动相A:1000ppm(w / w)甲酸铵,并含2ppm(w / w)醋酸锌的水溶液,氨水调pH值至7.3。流动相B: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 min 15%B, 20 min 50%B,30min 80%B。流速为0.8 ml / min;柱后分流,分流比4:1。进样体积:60μL。
2.3 质谱条件
质谱条件为:负离子电喷雾离子化方式;目标离子m/z 717;扫描范围为m/z 667~767;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 MRM)信号检测模式,母离子m/z 717,分离宽度±5 amu,但不选择碰撞。雾化气压力为28 psi;干燥气流速8 l/min,干燥温度325℃。毛细管电压为4000V。以m/z717离子的提取离子流色谱图对丹酚酸进行定量。
2.4 样品处理
动物处理:雄性ICR小鼠共6只,体重在25—27g,随机分组,饲养笼中喂养4天,给药前12小时禁食。按16mg/kg的剂量向小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水溶液0.25-0.27mL,20min后眼眶取血(肝素钠抗凝),4000rpm离心得血浆,-80℃保存备用。
取室温下解冻的血浆200μl,加入200μl的1M盐酸,漩涡混匀1 min,再加入800μl甲醇沉淀蛋白,17000 g离心10 min。取出上清液0.9 ml,室温下N2吹干后,加入300μl的甲醇溶解。17000 g离心5 min后进样60μL。
3.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参数确定
试验参数优化包括一下三个方面:(1)扫描范围,分别选用一个小的扫描范围m/z 712 ~ 812 (717±5)和一个大的扫描范围m/z 667 ~ 767 (717±50)。(2)数据采集模式,分别选择全扫描模式和MRM模式(MRM信号检测模式,母离子m/z 717,分离宽度±5 amu,但不选择碰撞)。(3)流动组成,水相分别采用在1000ppm(w/w)的甲酸铵溶液以及含1000ppm(w/w)的甲酸铵和2ppm(w/w)醋酸锌的溶液。对上述三种因素进行2个水平的正交试验,丹酚酸B的浓度为5μM,重复3次。对m/z 717的离子的提取离子流色谱图的积分面积和信噪比的平均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不同流动相条件和质谱方法下丹酚酸B的峰面积和信噪比比较(n=3)
质谱方法 | 不添加醋酸锌 | 添加醋酸锌 | ||||||
峰面积平均值 | RSD (%) | 信噪比平均值 | RSD (%) | 峰面积平均值 | RSD (%) | 信噪比平均值 | RSD (%) | |
全扫描1 | 26544 | 5.28 | 27.6 | 27.6 | 38035 | 6.09 | 36.5 | 5.16 |
全扫描2 | 145779 | 2.10 | 112.9 | 4.04 | 212152 | 3.18 | 131.1 | 12.0 |
MRM1 | 40424 | 5.60 | 44.7 | 9.70 | 66246 | 4.94 | 51.1 | 1.98 |
MRM2 | 149507 | 3.47 | 109.8 | 12.9 | 233902 | 2.36 | 141.5 | 8.66 |
注:全扫描1,扫描范围为717±5,信号采集模式为全扫描;全扫描2,扫描范围为717±50,全扫描;MRM 1,扫描范围为717±5,信号采集模式为MRM;MRM 2,扫描范围为717±50,信号采集模式为MRM。
3.1.1 扫描范围对信号的影响
从表1的实验结果数据中可以看出,扫描范围为717±50时,不论采取全扫描模式还是MRM模式,丹酚酸B的信噪比(112.9, 109.8)均明显优于扫描范围为717±5时的信噪比(27.6, 44.7)。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时(流动相中加锌离子),大扫描范围下,丹酚酸B的信噪比(131.1,141.5)仍然明显优于小扫描范围下的信噪比(36.5,51.1)。
一般来说,因为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离子阱质谱分析实验中,选择较小的扫描范围,可以减少在离子累积过程中其它背景离子的影响,从而减少空间电荷效应,获得更好的信噪比。但在本实验中,选择较小的扫描范围(717±5),离子的漂移严重,选择一个合适的扫描范围(717±50)可获得更好的信噪比。
3.1.2 信号采集模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由表1数据可以发现,在小扫描范围下,信号采集模式使用MRM时,丹酚酸B的信噪比(44.7)要优于全扫描模式下的信噪比(27.6),但在大扫描范围下没有显著差异。当在流动相中添加醋酸锌后,无论在小扫描范围还是大扫描范围下,使用MRM模式时的丹酚酸B信噪比(51.1,141.5)均要略优于全扫描模式下的信噪比(36.5,131.1)。由此可见,信号采集模式使用MRM模式可以获得更好的信噪比。
3.1.3 锌离子对丹酚酸信号的影响
表1的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中添加醋酸锌后,在信号采集模式为全扫描时,无论采用小扫描范围(717±5)还是大扫描范围(717±50),丹酚酸B的信噪比(36.5, 131.1)均要优于不添加醋酸锌时的信噪比(27.6, 112.9);在信号采集模式为MRM时,也呈现同样的规律。
在HPLC/MS分析中,实验室常添加毫摩尔量级[9-10]的有机酸盐来提高待分析离子的离子化效率,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添加微摩尔量级的醋酸锌,发现可以明显提高质谱的离子响应,这说明锌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本实验条件下丹酚酸B的信号响应。
3.1.4 信号响应的稳定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扫描范围相同时,在全扫描模式和MRM模式下获得的积分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没有显著差异。较大的扫描范围获得的数据的RSD优于较小的扫描范围,均小于5%,说明本实验条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离子阱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MRM数据采集模式可以获得比全扫描模式更好的检出限,但由于扫描周期较长,数据较分散。本实验条件下,两种模式均可获得精密度较高的实验结果。
综合上述结果,本实验采用2.2,2.3节所述的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对丹酚酸B进行定量分析。
3.2 方法学考察
3.2.1最低检测限
采用该方法对一系列低浓度丹酚酸样品(0.4μM,0.3μM,0.2μM,.0.1μM,50nM)进行检测,确定最低检测限为0.2μM(S/N>5)。
3.2.2线性范围
在0.5μM-10μM范围内均匀选择5个浓度,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每个浓度重复进样3次,以样品浓度对色谱峰积分面积平均值进行线性回归,获得丹酚酸B的浓度与信号响应的线性响应曲线y = 12.544x - 4.489,线性相关系数R=0.9990,浓度为0.5μM时S/N平均值为20.9,说明本实验条件下丹酚酸B在该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3.2.3精密度和准确度
分别选取中浓度(5μM)和低浓度(0.5μM)样品进行测定,重复进样5次。以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考察该方法的精密度,以回收率考察方法的准确度。两个浓度下的RSD值分别为2.08%和8.84%;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1.6%,107.7%,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2.4方法的选择性比较
通过HPLC/ESI/MS联用分析对UV检测和MS检测的方法的专一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如图2。在图2中,(1)和(2)分别为空白血浆和含药血浆在相同条件下的HPLC/UV色谱图。
图2(1)为空白血浆的和含药血浆的HPLC/UV(280nm)色谱图,箭头指示处为丹酚酸B的出峰位置,可以看出信号响应较弱,而且受到背景的干扰较大。(2)空白血浆和含药血浆的HPLC/MS 的EIC m/z=717.0色谱图,表明丹酚酸B的检测不受血浆背景基质的干扰。两图比较可以看出该方法的选择性明显优于紫外检测。
3.3 生物样品的测定
按2.4节所列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后,用本文的HPLC/MS法测定3只小鼠腹腔注射后血浆中的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3.27μg/ml,2.22μg/ml,3.48μg/ml,平均血药浓度为2.99μg/ml。
图2 空白血浆的和含药血浆的HPLC色谱图比较
(1)为空白血浆的和含药血浆的HPLC/UV(280nm)色谱图(A为空白,B为含药血浆)
(2)空白血浆和含药血浆的HPLC/MS 的EIC m/z=717.0色谱图(A为空白,B含药血浆)。
4.结论
通过优化色谱流动相组成和质谱的离子控制条件,本文建立了丹酚酸B的HPLC/ESI/MS定量分析方法,并发现微量的金属锌离子(Zn2+)能提高丹酚酸B的ESI/MS负离子信号。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小鼠血浆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用于对丹酚酸B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研究。
参考文献
1 Lei X L, Chiou G C, Am. J. Chin. Med, 1986, 14: 26.
2 Datta P, Dasgupta A, Ther. Drug Monit, 2002, 24: 637.
3 Wu Y J, Hong C Y, Lin S J, Wu P, Shiao M S, Arterioscl. Throm.Vas. Biol, 1998, 18: 481.
4 Nan J X, Park E J, Kang H C, Park P H, Kim J Y, Sohn D H. J. Pharm. Pharmacol, 2001, 53: 197.
5 Lay I S, Hsieh C C, Chiu J H, Shiao M S, Lui W Y, Wu C W.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003, 115: 279 – 285.
6 Feng Zheng(冯征), Zhang Yuntian(张均田).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药学学报). 2000, 35(12): 881 – 885.
7 Tang M K, Ren D C, Zhang J T, Du G H. Phytomedicine, 2002, 9: 405 – 409.
8 Xu Jiangpin(徐江平), Sun Lisha(孙莉莎), Wu Hangyu(吴航宇), Yang Xuemei(杨雪梅). Chin Pharm J(中国药学杂志), 2003, 38(8): 595 - 597.
9 Sheng Longsheng(盛龙生), Wang Ying(王颖), Ma Renling(马仁玲), Ding Gang(丁岗), Li Qian(李茜), Zhang Zunjian(张尊建).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中国色谱杂志), 2003, 21(6): 549 – 553.
10 Zhang J L, Cui M, He Y, Yu H L, Guo D 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5, 36: 1029–1035.
11 Chen Y F, Jaw I, Shiao M S, Tsai T H.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5, 1088: 140–145.
12 Wang Fengmei(王凤美), Li Lei(李磊), Shen Jincan(沈金灿), Wang Xiaoru(王小如), Li Xianchun(黎先春).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药学刊), 2005, 23(5): 817 –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