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脂质体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其应用
梅洁 徐见荣 杨博 肖玉秀*
武汉大学药学院 武汉 430072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其它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形成的由一层或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两性性质。因为脂质体能很好地模拟生物膜的脂质双层结构,并具备生物膜的流动性特征,所以脂质体被视为最接近天然生物膜的简单理想模型[1]。
以脂质体为模型研究化合物与膜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固定化脂质体毛细管电泳(ILCE)是其中之一[1, 2]。目前脂质体固定在毛细管内壁的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涂敷法[3]、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亲和法[4]、磷脂双层聚合法[5],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些缺点,诸如稳定差、成本高、脂质体表观性质可能改变等。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共价键合法将脂质体固定在毛细管内壁(具体反应式见Fig.1)。对制备的管柱的性能从脂质体在毛细管内壁的形态、管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管柱分离中性化合物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ILCE用于预测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可行性。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证明该制备方法可成功地将脂质体键合在毛细管内壁。脂质体在毛细管内壁的形态既有支撑的囊泡层(SVLs),又有支撑的磷脂双层(SPBs)。以EOF的RSD%为评价指标考察管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发现,与物理涂覆法相比,共价键合法制备的管柱在生理环境中的日内稳定性(RSD 4.02% , n=30)、日间稳定性(RSD 10.5%, n=30 days)及批次重现性(RSD 6.72%, n=4)均显著提高。采用制备的固定化脂质体毛细管柱分离了4种中性甾体药物,管柱表现出较强的分离能力,而且比三氟代乙烷磺酰氯活化制得的毛细管柱的分离能力强(如Fig.2)。中性化合物得以分离是因为中性药物与脂质体间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中性化合物电泳淌度的差异性。这也再次佐证了毛细管内壁成功地固定了一定量的脂质体。
另外,采用制备的固定化脂质体毛细管柱分别测定了14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的校正容量因子(K),对药物的logK值与其人体小肠吸收百分数(Fa%)进行了非线性拟合,两者呈S型关系(见方程1),相关系数达到R=0.9828。这表明药物在ILCE中的保留行为与药物的体内吸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LCE将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高通量体外药物筛选方法。
Fig.2. The separation of neutral compounds on an uncoated capillary (A), a tresyl-chloride-activated capillary (B) and a liposome (PC/DMPE 80:20mol%)-coated capillary (C). 1, hydrocortisonum; 2, 4-androstenedion; 3, testosterone; 4, progesterone. CE conditions: a 30.5/40 cm coated capillary (30.5 cm to the detector); 25 mM HEPES (pH 7.40) as BGEs; UV detection at 245 nm; 15 kV; injection at 30 mbar for 5 s; temperature at 25 ℃.
关键词:脂质体,毛细管电泳,共价键合,人体小肠吸收百分数
参考文献
[1] 屈峰, 邓玉林, 张玉奎. 色谱, 2006, 24(6):545-550.
[2] 肖玉秀, 梅洁, 程伟. 化学通报(网络版), 2006, 69: w057
[3] Cunliffe J M, Baryla N E, Lucy C A. Anal. Chem., 2002, 74: 776-783
[4] Yang Q, Liu X Y, Miyake J. Supramolecular Sci., 1998, 5: 769-772
[5] Wang C, Lucy C A. Anal. Chem., 2005, 77: 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