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之浅见
 

【关键词】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高等教育

    高校实验室既是进行学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场所,又是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产生科研成果及实施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合理化建设与科学化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来说,如何合理的建设、管理、利用,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具备较高操作技能,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合格高级医疗科技人才的关键。 因此,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医学院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校于2004年底初步完成了新老校区的搬迁工作,但在新校区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新组建的实验室较多,同时又为了迎接2006年度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就我校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改进建议阐述如下。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建设上

  存在盲目投资,重购轻管。由于市场的开放,购进物资渠道的不同,一些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价格浮动,以及流通领域存在的不正之风,给仪器设备的购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1],各实验室都力争小而全的建设,根本不考虑利用率的高低,尤其是先进的教学仪器和高、精、尖设备,均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实验用房分配不合理,管理部门宏观调控不力。一部分实验用房闲置或利用率很低,而另一部分实验用房利用又过度饱和,阻碍了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给教学科研造成了一定的麻烦;由于资金短缺,部分实验仪器不配套,缺少系统化,实验教学陷入困境。另外,有的实验室还没有配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在管理上

  存在仪器设备购置前论证不充分,造成重复购置、互相分设,不能共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没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也无人维护、维修和保养;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薄弱, 整体水平偏低,其素质结构难以适应教学科研服务要求日益增高的趋势。同时,由于没有合理的考核量化指标,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有限,不仅技术骨干引进保留难,而且其积极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2];实验室的运行效益不高,管理机制不顺,缺少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各实验室的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的优势未得到有机的整合,以至实验室的运作始终处在低水平、低效益的状态。

  2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更新观念

  正确处理好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关系。高校教师除承担大量的本科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研究生教学和一定量的科研任务,如果一味考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而把科研实验室砍掉或大量萎缩,势必影响学校的学术水平,故仍应保留一定数目的、相对稳定的、有较先进科研设备的科研实验室,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管理和建设,用于教师的科研和研究生的使用[3],为我校由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院校的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统筹规划,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投资效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高等教育就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重要支持条件的实验室也必须进行调整和重组,这是学校整体改革规划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实验室的体制改革和重组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验室不适应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状况,积极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促进高等教育健康、迅速发展。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构想已经从一个实验室只为一门课程服务的落后、封闭、分散的设置模式中跳了出来,抓住2004年全院系部调整改革的契机,建立了以学科群及专业为导向的实验中心,其结构完整,功能较全,集中管理,有利于开放和资源共享。这对于改善和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及开展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加强管理建设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逐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因而必须重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热爱本职工作。在业务上勇于进取、不断开拓,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参加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4]。切忌为了一味的追求高学历,而盲目的引进一些专业不对口,业务素质差的“高才低能”人员。通过实验室重组, 建立专业相近的共享实验室,集中管理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由专人管理,严格按岗位职责去要求、去检查,实行量化管理,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科研用房的使用效益,提高科研用房的使用率,缓解科研用房紧张状况的基础上,提高仪器,特别是高、精、尖仪器的使用率。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规章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做到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明确管理目标和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实验室正常运转和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使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我校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状况相应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学生实验室守则等,建立管理手册,每次实验均填写相应的实验日志、仪器使用登记,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维修情况都真实记录,使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实验室物资数据库。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是评价每台仪器设备的技术依据,是衡量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是进行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技术数据[5]。各实验室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要求,按“统一建立、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并逐步使仪器设备档案科学化、完整化、制度化,更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关于建立实验室物资数据库,则主要是登记实验室标本模型、仪器设备信息,方便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可以使实验室在遵循大学科、宽口径原则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实验室规模, 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最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性的工作,我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努力,以求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有利于为教学科研服务。

    以上建议,只是从我校在新校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出发而提出来的,仅供参考。希望各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以有利于学科发展为准则建设和管理好自己的实验室(实验中心),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石真玉.运动生理实验室建设与改革浅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21):9596.

  [2]徐迪雄,解志杰.教学医院的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重庆医学,2006,5(10):953955.

  [3]邝枣园,武健.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基础实验课改革之我见[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6(2):25.

  [4]卞加花,陈昕.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5,4(2):6162.

  [5]李悦,姜玉峰.关于仪器设备有效经济管理方法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0,4:2527.

 




联系我们
Contact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一层西厅
电话:010-68722460 88517114 68731259
邮箱:lhxh88@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22086号-6
邮编:100089
传真:010-68471169
开票信息

R7HPRK
微信支付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