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科技部批准了首批36个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第二批建设工作已经
启动,将继续在符合国家需求的重点领域并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
长叶玉江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能源、环境、农业、制造、材料、交通、信息、医药等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一批设备先进、人才聚集、机制创新的企业国家重点实
验室,逐步形成结构优化的企业实验室体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目前,我国在高校和研究院所已建设了2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随着《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
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科技部将有重点、有步骤地在转制院
所和企业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开展行业技术创新。据悉,目前的38个(含2004年试点建设的
2个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依托转制院所的有28个,依托企业的有10个。
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
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然而,一个事实不容忽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
能力不足,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据统计,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仅为0.76%
,有研发机构的仅占全部企业的23.7%。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高水平的实验条件和一流研发人才,
成为企业确立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严重制约。
而与国内恰恰相反的是,国外大企业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大多设有科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一组数据足
以佐证:美国100家大企业拥有300万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的60%—70%;年科研投入达1000多亿美元
,占全国R&D经费的70%;美国的基础研究体系形成了研究型大学、国立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三套马车”
的格局;国际大企业拥有绝对优势的专利技术,谋取了高额利润。如2000年,在IBM年度总利润的81亿美元
中,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这项收入是IBM公司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年增长速度约25%。
针对国内企业的现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说,近年来,科技部积极关注和支持转制院所和
企业科研基地的发展。2004年,科技部在钢铁研究总院和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别试点建设了先进钢铁流程及
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又依托普尔药物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建设了深圳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研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科技部于2006年底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并全面启动了在
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指导意见》适用于在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叶玉江特别强调,《指导意见》
首次提出了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重要举措,明确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主要任务,确定了
其建设目标和原则,规定了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和规范企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指导意见》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
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
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
叶玉江介绍说,该定位明确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
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同时,实验室积极面向国
内企业开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增强产业重大技术创新能力。
“这种定位和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说,在高等院校和
科研院所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
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定位于R&D的上中游;而企业
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R&D的中游。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可以转移到企业国
家重点实验室作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能限制在某个企业的产品研发层次上,而是要把解决带动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
问题作为发展目标。”叶玉江说,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员是企业国
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功能。
为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引导示范;严格要
求,确保质量;整合资源,多方投入”原则。叶玉江介绍说,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和行业科技发展需求,科技部组织制定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并优先在国家需求迫切、急需突破
技术瓶颈制约的领域重点推进实验室建设,带动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对科研活动的重视和投入。
“目前的38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结合《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支持方向下择优选出来
的。”叶玉江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相关领域的
基础研究,增强发展后劲,向国际一流的企业研发中心看齐。
他告诉记者,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筛选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和水
平,能够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行业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国际、国家或行业技
术标准的研究制定等方面能取得重大突破。
重质不重量
建立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企业需要哪些条件?对此《指导意见》作了明确规定:依托单位从事应
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5年以上;近3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5%;企业实
验室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总值1500万元以上等。
“我们希望依托企业是行业的‘领头羊’,这样不仅能带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形成产学研结合的
平台。”叶玉江对申请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企业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切实认识到加强研
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前瞻性部署、战略性安排,制定明确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二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突出优势和特色,不搞大而全,研究“靶点”要集中,规模适当;三是整合企业
优势资源,建设成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而非虚拟的网络架构。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推动企业加强研发的一种方式。我们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宗旨,重质不重量
,不会搞很多,不搞一哄而上。”叶玉江如是说。
据介绍,科技主管部门通过政策、项目和运行补助等各种方式对挂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
行和科研工作进行支持,并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评估办法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同时,将在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中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倾斜,
优先支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具有行业全局性、技术前瞻性的科研项目。
据悉,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技术引进等措施,积极营
造有利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背景链接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历程和现状
198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
1984—1993年,国家利用科技三项经费投资9.1亿元,立项建设了8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1—199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8634万美元和1.78亿元,立项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年后,建设和管理职能划归科技部,新建、淘汰了一批实验室。
迄今为止,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22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试点国家实验室。
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了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