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学科复合型高等理工实践教学体系
王 建 伟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山东济南 250061)
摘要:高教改革要求多学科复合的教育机制;理工教学要求多学科的教育内容;学生提高要求多学科复合的教育保障。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如何构建好多学科复合型高等理工教学体系十分常重要的。
关键词:多学科;复合型;高等理工;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64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onstruct multidisciplinary Higher Polytechnic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ang Jianwei
(Shandong Uinvers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Shandong Jinan 250061)
Abstract: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requires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mechanism;Polytechnic teaching requires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al content; Advancement of students require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guarante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in-depth study on how to build a multidisciplinary complex Higher Polytechnic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Multidisciplinary; Compound; Higher Polytechnic; Practice Teaching
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自我设计要求的多样化等等,这诸多的因素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构建多学科复合型的高等理工实验教学体系。本文想就此发表点肤浅的看法。
高教改革要求多学科复合型教育机制。高等教育改革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概括地说,是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需要。高等理工教育改革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也可以概括地说,是满足社会对高等工程人才的不断增长需要。这种教育改革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终身教育位置不断前移的具体环境中逐步深化的。值得强调指出的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日益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也日益呈现出这种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趋势,而且常常还会出人意料的产生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相对而言,高等理工学科的这种趋势要比高等文科变化的快且多。
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受高等教育的所学的知识有效适用周期就会大大缩短,重新学习的频率就会越高,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也会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后“跳槽”的几率也会不断增高。否则,就会被发展的历史而淘汰。由于大学生对受教育未来目标设计的多样性、对受教育内容的自主选择性以及受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受教育手段的高科技性的大大增强,对高等理工教育改革也提出了许多不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建伟(1954—),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
同于现在的新的要求,有些甚至是带有革命性的转变。为什么说高等理工教育改革要求建立多学科复合型的教育机制呢?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一是高等理工院校的必须以不断发明和创造社会所需要的高新工程技术为自己学科建设的定位点,并不断形成自己新的教学理论体系,用学科建设的前沿性和学术理论的前瞻性推动高等理工教育的发展,发挥好高等教育在科技兴国中的领头作用。二是高等理工院校必须加快将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并在这种转化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克服主要是资金匮乏而造成院校自身发展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三是高等理工院校必须开门办学,既要善于自己走出去,又要善于把别人请进来,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内容、办学方法、人才培养上来一场革命。综上所述,不采取多学科复合的模式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高校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至于多学科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千篇一律有的标准。
理工教学需要多学科复合型教育内容。过去高等理工实践教学一般叫“金工实习”,它是一门研究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机械零件所涉及的各种工艺方法和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钳工、切削加工(车、刨、磨等)。总体上属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成性的技能训练。但是现在对高等理工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其整体目标是要培养适应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工程师或称高级技术人才,因而它在训练内容组合上不能不是多学科复合型。
就高等理工多学科型教育内容而言,是机与电的结合;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结合;设计与工艺的结合;制造与计算机的结合;加工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结合。不仅要完成相对稳定的某一专业的“基本技术训练”,还要完成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新技术训练”。基本技术训练和高新技术训练两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基础,这个基础打牢了,才能在上面建立起宏伟的大厦;后者是发展和完善,只有不但发展和完善,在坚实基础上建立起的大厦才能多姿多彩。社会、高等教育以及科研的发展,不仅加速推动着工科范畴内各学科的复合发展,还加速推动着文、理、工、医、管之间的复合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出现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化’的趋势。”)现代工高等理工实践教学只有适应这一趋势,才能使自己的发展充满活力。现代高等实践教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实践性,二是综合性。“实践性是指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在工业实践中完成的;综合性是指它不仅涉及多种工业技术训练,而且换包含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多学科复合的发展趋势又反过来要求现代工程训练必须全方位开放。仅举两例试加以说明:一是在实验设备购置上,你不能因为多学科复合,就一定要把各学科所需要的实验设备都一一购置齐全,这在实际上办不到的。唯一能够采取的办法,就是各个学科的实验资源必须实现共享。二是在师资问题上,同样你也不可能把各个学科的教师都一一配置齐全。唯一能够采取的办法,就是对各个学科的教师资源也必须实现共享。资源共享是把三刃剑:它打破了学科壁垒,本身就是开放;同时开放的过程也就是学科交叉的过程;这种开放和学科交叉又是一种更大范围的多学科、多形式、多手段的复合,是更大的有形且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节约和高效。
学生提高需要多学科复合型教育保障。这里主要是指高等理工教学内容、设备配置和训练内容相对于已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的技术,应该有较高的覆盖度。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科的工业训练和适应现代工业技术综合性、多门类较差的特点。各种实验室和实践训练中心应该成为学校的“工程图书馆”,它不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书刊,而是通过大量的工程实物和动态的制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能在这里检索、研习和获取工程技术方面的立体信息和知识。
在搞好多学科复合型教育保障中,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建设好以掌握常规技能为主的基础训练平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金工实习”的地位怎么摆?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把它从原来为主的地位放到现在基础的地位比较科学。理工科特别是工科的大学生,对车、铣、刨、磨、钳、煅、焊、铸这些基本的生产工具、性能、技术,没有一点的了解和掌握是绝对不行的。通用性强的基础设备和技术训练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二是建设好以学科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训练平台。要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在与相关的专业、学科充分沟通和对学生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实行“自助餐”式的实践训练模式。训练中心提供机械加工、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电子、电工、陶艺、建模、快速成型、激光、物流、水处理等几十个训练模块,以满足各个学院、相应专业和同学们的不同要求。在这种实践训练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技术素质训练,即:技术思路、技术实施能力、对新科技的敏锐性和和接受能力。三是建设好以满足学生发展为主的综合训练平台。为了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得要求,还应该主动开展体现机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管理、工艺)结合,以选修课、暑期学校和各种学习班的为主要形式的电子设计、机器人训练与制作、数控综合加工、陶艺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四是建设好以发明创造能力为主的创新训练平台。要积极为大学生完成发明创造的提供条件。把自己的实验教学设备全方位的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和实践教学中心,完成自己的发明制作,还要主动为大学生的各种科技竞赛提供条件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促进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谢祖钊、傅雄烈。高等工程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2。
[2]严岱年。现代工业训练的楷模[M]。江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3]董贵田。工程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
[4]陈金水。坚持教育创新,建设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J]。金工研究,2003,1(1):1—3。
[5]张国梁。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刍议[J]。新华文摘,2005年,(5);122—125。
[6]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7]水木。创造卓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